普车都 > 优秀作文 >

写人的作文600字

“写人”是我们作文中常见的主题,它像一扇窗,让我们有机会去细细描摹那些生命中留下印记的人。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他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我们笔下最生动的素材。写好一篇600字的写人作文,关键在于“真实”二字。我们不需要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要用真诚的眼睛去观察,用细腻的心去感受。通过捕捉那些闪光的细节,我们可以将一个人的形象立体地呈现在纸上,让读者仿佛能看到他的模样,听到他的声音,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这不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情感的流淌,是将我们对一个人的理解与感悟,用文字传递给更多人,从而引发共鸣的过程。

篇1:我的“超人”爸爸

在我的世界里,有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他就是我的爸爸。他没有漫画里超人那样的红色披风和神奇超能力,却用他那双厚实而温暖的大手,为我撑起了一片最晴朗的天空。

爸爸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师,每天的工作似乎都与冰冷的图纸和枯燥的数据打交道。但在我眼里,他却是一个充满生活智慧的魔法师。记得有一次,我心爱的玩具小火车坏了,无论我怎么摆弄,它都“罢工”了。我急得快要哭出来,爸爸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别急,让爸爸工程师来检查一下。”他拿起小火车,仔细地端详着,然后拿出他的工具箱,那些平日里看似普通的螺丝刀、小钳子,在他手里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只见他熟练地拆开、检查、修理,不一会儿,小火车就重新在轨道上欢快地跑了起来。那一刻,爸爸在我心中的形象,瞬间变得无比高大。

爸爸的爱,不像妈妈那样常常挂在嘴边,而是藏在每一个平凡的行动里。每个周末的清晨,当我还赖在床上时,厨房里总会传来一阵阵锅碗瓢盆的交响曲,那是爸爸在为我准备丰盛的早餐。他做的鸡蛋饼,边缘总是煎得焦香酥脆,中间却又无比松软,咬上一口,满是幸福的味道。他还会在我学习遇到难题时,耐心地陪在我身边,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我讲解,直到我恍然大悟。他的肩膀,是我最安心的依靠;他的鼓励,是我前行最大的动力。他教会我坚强,告诉我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他教会我善良,让我懂得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这就是我的爸爸,一个平凡而又不凡的“超人”。他或许没有拯救世界的能力,却用他全部的爱,守护着我这个小小的世界,让我的童年充满了阳光和温暖。

篇2:同桌的你

我的同桌叫李晓文,一个名字听起来文静,实际上却像个“小太阳”一样活泼开朗的女孩。她的头发总是扎成一个高高的马尾,随着她的动作一甩一甩,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最让人难忘的,是她那双会笑的眼睛,仿佛藏着满天的星星,无论什么时候看到,都让人觉得心情明媚。

晓文是个热心肠。班级里无论谁遇到了困难,她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有一次,我的钢笔突然不出水了,急得我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当我手足无措时,一只纤细的手伸了过来,递给我一支笔,并轻声说:“先用我的吧。”我抬头一看,是晓文。她对我笑了笑,那笑容像春天的阳光,瞬间驱散了我心头的焦躁。从那以后,我发现她总是默默地帮助着大家,帮同学讲解难题,扶起不小心摔倒的同学,甚至会主动留下来帮值日生打扫卫生。她的善良,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我们班级的土壤里,悄悄地生根发芽。

她不仅乐于助人,还是一个永不服输的“拼命三娘”。记得在一次校运动会的800米长跑比赛中,晓文代表我们班出战。发令枪响后,她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可是在跑到第二圈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她不小心崴了一下脚,重重地摔倒在地。我们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来,老师和同学都冲过去想扶她起来。可她却摆了摆手,咬着牙,自己慢慢地站了起来。她的膝盖磕破了,渗出了血丝,但她只是简单地活动了一下脚踝,便一瘸一拐地继续向终点跑去。操场上,她的身影显得那么单薄,但她的步伐却异常坚定。最后,她虽然没有取得名次,但当她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全场都为她响起了最热烈的掌声。

这就是我的同桌李晓文,一个善良、坚强、永远充满正能量的女孩。她就像一束光,不仅照亮了自己,也温暖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和她做同桌,是我初中时代最幸运的事。

篇3:街角那位修鞋的王爷爷

在我们家小区的街角,有一个不起眼的修鞋摊,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王爷爷。他的摊位很简单,一把掉了漆的旧椅子,一个装着各式工具的木箱子,还有一台老式的补鞋机,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王爷爷总是在那里,默默地守护着他的小摊,也守护着街坊邻里的那份安心。

王爷爷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刻痕,每一道皱纹里都仿佛藏着一个故事。他的眼睛虽然有些浑浊,但看东西时却异常专注。每当有客人来,他总是会先仔细地检查鞋子的问题,然后不紧不慢地从他的“百宝箱”里找出合适的工具。他的手,粗糙而有力,长满了厚厚的老茧,但做起活来却格外灵巧。无论是粘鞋底、缝鞋边,还是换鞋跟,他都做得一丝不苟。那台老旧的补鞋机在他脚下发出“嗒嗒嗒”的声响,像一首质朴而动听的歌谣。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的新球鞋不小心被划开了一个大口子,我心疼得不得了。妈妈带我去找王爷爷,我当时心里很忐忑,生怕这么大的口子补不好了。王爷爷接过鞋子,戴上老花镜,仔细看了看,然后对我说:“放心吧,小伙子,保证给你补得妥妥帖帖的。”他先是用一种特制的胶水仔细地将裂口粘合,然后又用一根细细的针,蘸着蜡线,在裂口处缝了起来。他的动作很慢,但每一针都缝得均匀而结实。最后,他还特意找了一块颜色相近的皮料,在里面又加固了一层。等他把鞋子交给我时,不仔细看,几乎都看不出修补过的痕迹。

王爷爷收费很公道,有时候遇到一些只是小问题的,他甚至会摆摆手,笑着说:“这点小毛病,就算了。”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笑容,让人觉得特别亲切。他就像这街角的一棵老树,虽然平凡,却为来来往往的人们提供了一片实在的荫凉。

篇4:我的启蒙老师——张老师

在我的记忆深处,总有那么一盏灯,为我照亮了前行的路,那盏灯,就是我的小学启蒙老师——张老师。她是我一年级的班主任,也是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位“引路人”。

张老师长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当我表现好的时候,她的眼睛里会闪烁着赞许的光芒,让我心里甜滋滋的;当我犯了错误,她的眼神又会变得严肃,但那严肃背后,我总能读到一丝关切与期待。她讲课的声音很好听,像山间清澈的泉水,叮咚作响,总能轻易地将我们带入知识的殿くん堂。她会把枯燥的拼音字母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把抽象的数学符号讲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在她的课堂上,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探险。

记得有一次,我因为生病落下了好几天的课,返校后看到同学们都在流利地背诵课文,而我却结结巴巴,心里又急又难过。张老师看出了我的窘迫,下课后,她没有批评我,而是把我叫到办公室,拿出课本,从第一个字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我读,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办公室的窗外,夕阳的余晖洒了进来,温暖地笼罩着我们。那一刻,我感觉张老师就像我的妈妈一样,她的耐心和温柔,驱散了我心中所有的不安。在她的帮助下,我很快就跟上了大家的进度。

张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更教我们如何做人。她常常在班会上给我们讲一些关于诚实、善良、勇敢的小故事,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鼓励我们多读书,在班级里设立了小小的图书角,让我们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她还教我们热爱生活,带我们去校园里观察植物,认识小动物,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的美好。

如今,我早已不是那个懵懂的一年级小学生,但张老师的教诲,却像一颗种子,早已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她是我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明亮。

篇5:爱“唠叨”的奶奶

我的奶奶,是一个典型的“爱唠叨”的老太太。她的唠叨,就像一部永不落幕的连续剧,从我早上睁开眼,一直要上演到我晚上进入梦乡。

“快起床啦,太阳都晒屁股了!”每天清晨,奶奶总会准时化身为我的“人工闹钟”。等我睡眼惺忪地走到饭桌前,她的第二波唠叨又开始了:“早饭要多吃点,不吃早饭对胃不好,你看你瘦的……”饭后准备上学,她又会追到门口:“天气预报说今天要降温,外套穿了没?过马路要看车,注意安全啊!”这些话,我听得耳朵都快要起茧了,有时候甚至会觉得有些不耐烦。

奶奶的“唠叨”无处不在。我写作业时,她会时不时地探过头来:“坐姿要端正,离书本远一点,不然眼睛要近视的。”我看电视时,她又会说:“别看太久了,休息一下眼睛,去看看远处的绿色植物。”就连我喝口水,她都会在旁边叮嘱:“慢点喝,别呛着了。”她的唠叨,像空气一样,将我紧紧包围。

然而,曾几何时,我开始渐渐读懂了奶奶这“唠叨”背后的深情。那是一个冬天,我得了重感冒,发着高烧,浑身无力。那几天,奶奶的“唠叨”仿佛升级了。她一会儿端来温水,叮嘱我多喝水;一会儿又熬好姜汤,非要看着我喝下去;半夜里,我总能感觉到她轻轻地走进我的房间,摸摸我的额头,帮我掖好被角。她的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怎么烧还没退呢,这可怎么办才好……”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原来她所有的唠叨,都是用一种最朴素的方式,在表达着她对我那深沉而厚重的爱。

如今,我已经长大,离家在外求学,再也听不到奶奶那熟悉的“唠叨”了。可每当夜深人静时,那些曾经让我觉得有些“烦人”的话语,却总会在耳边回响,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牵挂。奶奶的唠叨,是世界上最动听的旋律,饱含着最纯粹的爱。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