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都 > 名人故事 >

电影明星名人故事:有骨气的女人才更有底气_3000字

1、没有谁的职业起步一开始就是完美的
如今大火的刘涛其实并非表演系科班出身。
1993年,15岁的刘涛幸运入选到了军队文工团,成为了一名文艺兵,开始了三年的军旅生涯。
退伍之后的她一开始并没有找到工作,只好每天翻阅报纸上的招聘启事,但都没有什么收获,正好看到有广告公司招聘模特,她便去应聘,从此走上了表演的道路。
从刘涛的职业轨迹来看,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的经验与总结——
(1)所有完美的职业都是自我发展而来
从刘涛的职业生涯起步来看,她并没有学过表演,非科班出身,曾经在一次获奖典礼上,刘涛坦言每次看到同行在剧组互认师哥师妹时,自己都感到自卑。
这就是职业定位中一项重要的理念,那就是,所有完美的职业都是自我发展而来。
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兴趣、能力与价值观之间,存在内在的支持关系。
比如说,你觉得演员很酷,很明显你对表演感“兴趣”;而有人觉得表演更炫,他对表演更感兴趣。
当你开始投入时间学习表演,发现有人眼神里都是戏,有人镜头感很强,有人对生活的体察特别深刻——每个人都在施展不同的“能力”。
即使两个表演功力不相上下的人,因为“价值观”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发展路径——热爱“挑战”的演员喜欢不断挑战全新的角色,今天演个正面角色明天挑战一个反角,或者今天演个美女明天演个丑女;热爱“团队合作”的演员,即便眼下自己无法挑大梁演主角,但他会乐于和优秀演员搭戏,哪怕只是跑个龙套;热爱“社会认同”的演员不大愿意饰演一些有争议的角色,他的演绎生涯可能会遵循稳定的发展轨迹,比如王宝强就一直遵循“傻根”的表演风格,等等。
在职业定位阶段,我们的职业发展就是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
首先,你先对一件事感“兴趣”,这种兴趣会驱动我们学习和练习;
其次,持续性地学习与练习会让我们具备“能力”完成很多事情,然后我们才会寻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比如职业)将能力兑换成可见的价值;
最后,价值观会使我们产生下一轮的兴趣。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良性职业发展轨道应该呈现“螺旋式上升”状态。
(2)职业规划路径,大体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形成一个闭环
刘涛之所以应聘模特,站在职业生涯规划师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多少对表演行业感兴趣;涉入这个行业之后,和大多数明星一样,为了生活她接拍了各种各样的广告,直到2000年,刘涛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那一刻她才真正踏进演艺圈,但可惜人们并没有记住她。
毋庸置疑的是,刘涛经过几年的学习和练习,慢慢积累了相关的能力;与此同时,她也渐渐明确了自己想要的价值。
如果给她画个职业生涯图,她的三个方面有可能是这样的(为了方便说明,价值观方面仅是我站在职业生涯规划师的角度进行的个人判断,不代表刘涛本人的观点)——
兴趣:表演领域;
能力:镜头感、角色的把握、相关表演能力;
价值观:美感、声望地位、成就感。
如果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她需要继续转动这三个方面,形成一个“职业闭环”:
她需要学习更多的表演知识(兴趣),把能力提高到专业级的水平(能力),可以通过角色塑造释放自己的魅力、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不断实现自己要做的事情(价值观)。
2、开启“职业闭环”,你的生涯随之开挂
在职业生涯领域,备受我们职业生涯规划师们推崇的一个观点就是——
所有领域的高手,都在不断地转动这个职业闭环,一旦成功启动这个循环系统,这个人的人生从此就会如开挂了一样,不断地创造出职业生涯里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不论什么领域的高手,我们会发现他们身上具备相似的特质,那就是——永不衰竭的好奇心、高超的能力以及惊人又可怕的内心驱动力。
2002年,刘涛出演了《还珠格格3》里面的慕沙公主,总算给观众留下了一点印象。
人们发现,刘涛的古装扮相甜美温婉,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刘涛接拍的作品多是以古装戏为主,包括:
张纪中版《天龙八部》里的阿朱、《白蛇传》中的白娘子,等等。
一时间,刘涛成为很多男粉丝心中的女神,而刘涛表示,自己不太懂得演戏技巧,所有的都是靠现场学习,她的努力与付出可想而知。
这个时候的刘涛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职场辨识度【仙侠风格】,积累了不少口碑与圈内资源【与张纪中导演、琼瑶导演等大牌导演合作过】,表演能力趋于专业、稳定与成熟,如果继续下去,很快就会迎来自己的职业黄金期。
然而此时的刘涛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结婚。
3、遭变受阻,资源与能力不会背弃你
结婚之后,因为金融危机,刘涛老公陷入了经济危机,老公精神几近崩溃,儿女尚幼需要照顾,出了月子的刘涛开始疯狂接戏,挑起了家庭的大梁。
三年里,她接拍了28部戏,戏路也逐渐拓宽,从“仙侠风”渐渐转变成“国民风”——有《妈祖》、《倾世皇妃》、《大理公主》、《女人花》、《问君能有几多愁》等。那段时间她成为娱乐圈中的“劳模”,被人称为“拼命三娘”。
从刘涛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真实的人生充满了变数,而真正的职业规划,根本就不是一劳永逸的“规划”;真正的规划,恰恰是提前进行“未雨绸缪”的准备,这样在遭遇变化的时候,才不至于陷入绝境,才有能力从逆境中突围。
就像退伍回来的刘涛从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位演员,成为演员的她从来不曾想到自己会遇到一见倾心的爱情,而结婚隐退的她也绝不会预料到老公的事业会面临危机、需要自己挑起大梁一样。
而如果你从来不曾真正踏入这个领域,没有付出切实的努力,即便你隐隐约约知道大致的方向,你依然不清楚下一段路要怎么走。
我们唯一能够控制好衡量的,就是文中提及的“职业闭环”的转动节奏与方向。
而推动“职业闭环”背后的动力,就是你之前积累的资源与能力。
4、如何成为某一领域的高手?
后来的刘涛渐渐有了新的目标,有一次她说:“我要向孙俪学习,争取把每一部作品都拍成里程碑式。”
显然,此时的刘涛已经把锤炼演技、打磨万古流芳的影视作品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在达到高手之前,她需要完成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让技能升级为才干。
当一门技能被反复操练,就会进一步内化,成为才干。
比如你现在骑车不需要担心平衡,你现在打字不需要看键盘——这些都是从一开始的技能,经过反复锤炼之后,变成了你不知不觉的才干。
才干的高峰,叫做“无知有能”。
正如一名演员出演第一部戏的时候,TA可能需要刻意调动情绪,在哭之前需要经过酝酿,但渐渐地,随着不断地演戏、不断地历练情绪,到最后这些能力完全自动化,甚至可以将自己代入角色当中,根本不需要刻意在脑海中想着如何酝酿情绪、如何配合镜头、如何把握面目表情......
时间一长,这些技能演变成一种叫“镜头感”的才干,TA就可以不断寻求新的角色突破、发展新的技能了。
在“国民好媳妇”之后的演艺岁月里,刘涛开始了自我挑战与突破。
2015年成为刘涛的爆发年,她出演的两部好剧《琅琊榜》和《芈月传》,受到了观众的追捧,并分别荣获华鼎奖和白兰玉奖。
在《琅琊榜》这部大戏里,刘涛把有情有义的霓凰演的淋漓尽致。
而《芈月传》里芈姝的人物变化,也被刘涛驾驭的游刃有余,在该部戏中,刘涛脸上的表情一改往日的隐忍端庄,时而咆哮时而癫狂,而正是这个角色,让刘涛完成了演艺生涯中的突破。
如今,刘涛又凭《欢乐颂》里的安迪再次霸屏。
至此,刘涛的明星才干已经形成,渐渐有了独特的“明星感”。
而这些,与其说是天赋,倒不如说是经过大量的磨砺和努力之后,一点一点练出来的。
与此同时,她在健身和照顾家庭方面,一样也没落下。
没有谁能够无缘无故一路开挂,正如有句话说的那样:“她没有比谁更好命,她只是比谁都拼命,所以,她做到了。”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