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都 > 读后感 >

作文读后感1800字 陆犯焉识读后感

《归来》的小说版《陆犯焉识》在一周之内被我抽空看完了,为什么这么慢呢,因为我的眼镜干涩难耐,看一个小时感觉就要瞎了。

小说的主人公陆焉识的命运,只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写。那个时代的故事,每个人都是一本沁血的小说。

我都替小说里的人物羡慕那些去国外留学而留在那里的亲人,大女儿丹琼,在上海时候家境还算富足,快成年后随叔父一齐去欧洲比利时,之后又嫁到美国生儿育女。一生富足。而家人在国内所受的艰苦不是她用眼泪就能够体会的。陆焉识的弟弟也是个幸运的人,尽管从小生活在神童哥哥的阴影下,但他的命跟哥哥比起来真的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老陆当年为什么就不留在美国呢?国内有他的什么啊?一个他并不喜欢的恩娘,一个他当时很厌恶的媳妇。非要说有什么,那可能就是作为长子驻扎在他骨血里的职责感吧。

印象最深的几个场景,他为了看小女儿丹钰的一段科教影片,运用了所有的有限资源去贿赂看管,大雪地里来去行走二十公里。

出的汗跟泥土一样的棉袄里混合后就是一个个冰刀,每一步都有冰刀在皮肤上蹭过,等他死里逃生回到牢营后已经被磨得退了一层皮。在牢里,亲情于他们就是生死的唯一牵挂,宁可冒死只赶上结尾的5分钟也认为值得。而亲情对于那些在牢外的人,却是避之不及的瘟神。害怕跟牢里的人产生一丝丝关联。这也就是为什么坐牢的父亲能够为看女儿短短5分钟的影片而冒生死危险,而女儿却对逃狱来看她们一眼的父亲用英文喊话,让他去自首。

那些在大草漠开荒的死里逃生,他没有跟儿女亲人讲过,因为他明白他们并不关心。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所受的苦比天大。他也没法跟老年痴呆的婉俞讲,即使她是清醒的,他也不会把自己如何挨饿,如何受冻,如何用手指抠干草一样的大便,这些非人的苦难讲给最爱他的人听。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岁月还是用纸笔记录了下来,他讲这些是写给孙女,写给婉俞,其实最多的还是写给后人,不要遗忘这段历史,不要再重蹈覆辙。

文中用婉俞的老年痴呆映射了当代中国人的群众失忆,大部分人不愿意去触碰伤痛的过去,大家喜欢娱乐至上不喜欢悲情。这当然也是执政者最喜欢看到的一群国民,没有人去纠结过去他们犯下的错,因为都是过去的事了,三四十年前的过去跟我们这代人又有多大关系呢。但是不让犯错的人正视他所做的错事,那结果就是一遇到变动就会重拾那根棍棒,随便给你扣上扰乱治安,扰乱社会和谐的罪名。这些罪名跟文革时期的所谓反革命,臭老九又有多大区别呢?

小说里尽管没有过多的描述开荒的过程,但是尽管不经意的几点描述,也能让我们看到当时盲目的开荒给环境造成了多大的破坏,给青海周边的藏族人民带去了多少愤恨。青海湖里的鱼,一开始凿一个冰洞就能够看见鱼噼里啪啦往外跳,可没有几年的工夫,就只能用炸药来炸了。应对一条条被炸上冰面的死鱼,藏族人民只能念经帮他们超度。野生动物被人侵占了领地,没有了草只能被迫迁徙或者成为人的腹中食。藏族人在那里生活了上千年,突然来了一帮人说要统治那里,外人只明白党给藏族人民带去了电灯电话和公路,却从不关注他们从藏族人民赖以生存的环境中掠夺走了什么。如同抢劫入室一样,抢完东西后还要让人感谢他不杀之恩。

迟暮之年的陆焉识最后得到特赦,左盼右盼回到了亲人身边。让读者心疼的是,此时的他本就应享受天伦之乐以弥补二十多年的牢狱之苦。但是妻子的失忆,儿女的横拦竖挡和怨恨并没有给他多大的温情。但好在妻子还在,还拥有了五六年的陪伴。七十多岁的他成了家里不用花钱的佣人,洗衣做饭,收拾屋子,取送邮件,陪婉俞,写回忆录,教小朋友英文。七十多岁了他还能够精力充沛的做这么多事情。但是老光棍女儿的婚姻却最终让他成为了一个彻底剩余的人,女婿想赶他走,儿子又不理解他,妻子已经离他而去。苦难造就了老爷子硬朗的体格,也造就了那个年代的人硬邦邦的心肠。

即使到了此刻这个年代,过多的苦难仍然能锤炼人的心肠,使得他对别人乃至家人的苦难发不出来同情心,比如大姑比如三婶。因为她们觉得自己苦“那你别人的苦怎样跟我比?我连自己都没办法怜悯又用什么来同情你?”

老陆晚年的凄凉让我又想到了宋的父亲,同样的没有为家庭做任何贡献,没有为子女留下任何财产,只会给家人带来痛苦,区别是老陆是时代造成的,而老宋是媳妇的出轨导致他破罐子破摔造成的。我会同情老陆得不到子女的谅解和孝顺,会心里暗暗骂他的儿子心肠太硬,太自私了没有人情味。但是如果老宋就是老陆,我是他的家人,我会做到几分?我想充其量我也就做到丹钰的地步。做不到婉俞那种付出。一旦人的本真被剖析放大后,你会发现你做不到你认为的那么好的自己。他一生的错和无能不能成为他无权享受晚年的理由,老人都是可怜的,即使是杀人犯到了老人,那张脸也会让正常的人心生怜悯,不禁联想到自己有一天,手也会像他一样干瘪,背也会像他一样驼,脸也会像他一样难看,气质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尽量做个心肠软的人吧。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