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都 > 初一作文 >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对词中的英雄一词发生了疑问,《三国演义》中讲到的人物骁勇善战,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书中写到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关羽、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有人说,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难见的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这一点。然而,我认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孔明却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

还有人说,关羽是真正的英雄。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我倒觉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偏偏姓刘的能当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变的名正言顺;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当然喽,他太多疑,以至于刚愎自用。但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和2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自古英雄,有胆略还需有情义。曹操在这一点上更值得称道,当初刘备在曹营,曹操已知刘备野心,若诛之,也无后来蜀魏之争,可是曹操并未加害于他,直至刘备逃走;曹操安抚关羽,对其厚待有加,与刘备之对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后来关羽念旧日情分,放其一条生路。曹操不失为一条有情有义的汉子,虽说后来他也做了不少错事,但那是形势所迫,非彼亡便我死,何有顾他人之理?既有乱世争雄,便不免牺牲,历史上的事纠缠不清,也不可以怪罪于一人之上。至于后来曹操见到关羽头颅吓出病来,则更可以证明其非冷血之人,若是真冷酷无人性,区区一个关羽,又能奈其如何?

那再看他人:孙权不过仰仗父兄基业,建功甚少;周瑜虽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关羽,太骄傲;张飞,勇有余而谋不足;吕布,一见利忘义之徒也……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又重温了罗贯中的著作《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章回体形式出现的长篇小说,也是历史演义

小说的开山之作。从作品体例到题材内容,《三国演义》在中国小说历史上都具

有里程碑的意义。

而这个暑假我对《三国演义》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贤者之死,死的憋屈

魏蜀吴,曹操、刘备、孙权身边有无数的贤者,有惜才之人,也有不服之人,

让人记忆最深的莫过于魏国的郭嘉、司马懿,蜀国的庞统、诸葛亮,吴国的周瑜

、陆逊。当然,也有许多有才之人都不到贤明主公的赏识而投奔他人。

郭嘉,死得最轻的人,仅仅为了曹操,为他献计献策,水土不服,卧病不起,

他也希望曹操可以赢。他死后,曹操很伤心。

而有两个人的死与诸葛亮有关。一个是庞统,一个是周瑜。“伏龙、凤雏,两

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有幸得到了二人,可庞统却心怀妒忌,而乱箭死与落

凤坡,庞统的才智与孔明不分上下,唯独在为主公献计之上,有了不服,尽管种

种迹象预示着他的死亡,他却执意领队前进。

另一位周瑜也是心怀妒忌,一开始就知道诸葛亮的才智,想着除掉,可不是有

用处就技不如人,三气周瑜,留下了一句他的怨念“既生瑜,何生亮?”对啊,

既然周瑜这个智慧之人出现,为什么要有诸葛亮的存在?和孙策一样,英年早逝

,死的心怀怨念,死的憋屈。

寂寞诸葛亮

一直住在南阳,知道自己的才学却隐居山林不愿出门参与纷争。直到徐庶推荐

给刘备,三顾茅庐才让诸葛亮受恩为刘备打天下。

可他还是很寂寞,蜀国的国君为人善良,是一个很好的主公,一篇《出师表》

表达了他内心的感恩、寂寞、无奈。遇到周瑜,知道不会成为自己人,长相俊美

,才华横溢,必定有高傲且容不得别人的想法。诸葛亮明白,一边处事一边拜托

别人不让周瑜知道他过于聪明的智慧。可还是无奈周瑜的嫉恨。他是以刘备第一

,自己利益第二的原则,三气周瑜,让蜀军大获全胜,却让自己失去了一个好对

手。

后来庞统也为刘备做事,同为江湖人向往的伏龙、凤雏,却不似他想的那样明

智,智慧和他自己不分上下,却在为刘备处事时冲动了。看着西方落下一颗星时

,正值七夕,诸葛亮再一次寂寞了。第一次哭了出来,失去了一位友人或者也算

是一位可以和自己拼才智的人。

刘禅继位后,诸葛亮再次寂寞,那位可以让他尽心尽力的明主去世了,只能写

下《出师表》来告诉刘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整个国家由他来撑着,七擒孟

获,一次次挑战了诸葛亮的才智,让他乐意七擒六放。这样,他的内心不再寂寞

,不再仅仅为蜀国打天下。

后来,遇到姜维,他的内心再次兴奋起来,魏国出来一位人才,诸葛亮很开心

:“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

愿足矣。”所以姜维的出现让诸葛亮不再寂寞。

不再寂寞后来呢?想要为蜀夺得天下,可惜寿命已尽,诸葛亮死去,希

望姜维可以接替自己辅佐刘禅。

死了就不再寂寞,诸葛亮耗费了大半心血复兴汉室,最后他一个人还是不够找

到了他可以信任的人,然后放心离去。

有谁比诸葛亮更寂寞呢?

追忆五虎将

从一开始的黄巾贼纷乱,董卓欲称帝时,五虎将就以个人战绩在江湖上赫赫有

名了。关羽、张飞追随刘备,赵云追随公孙瓒,黄忠归属韩玄,马超跟随父亲攻

打曹操。本是不同的人,却被刘备的贤礼所折服,最终归顺于刘备,被刘备封为

“五虎将”。

关羽,至今仍被大家供奉在庙里,“关二爷”这样的尊称,关羽代表的是“忠

”。黄忠也是被关羽的忠所敬佩。“人在曹营心在汉”也是形容他的忠。就是被

困曹营,一听到刘备的消息,过无感斩六将带着甘夫人回去找刘备,多少荣华富

贵都不曾看着眼里,只记得他认定的哥哥。

张飞,凶狠善战,环眼豹头,燕领虎须,声若巨雷,它代表的是“勇”。重情

义却又愚笨,做事完全不看情况,让刘备等人操了不少心。

赵云,用刘备的话说“浑身都是胆”是五虎将里最后去世的,它代表的是“猛

”,自从他被刘备从公孙瓒手中要了过去,他的名字就没有人不知道了。每次出

场时喊上一句“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就退兵不少,长坂坡救阿斗,也表示他对

刘备的忠诚,知道回将去世,他依旧为刘备打天下。

马超,他是“马腾之子”是有羌族人的血统,也是五虎将中最后一个加入的。

他一开始总有一种并不属于“正面人物”的感觉,直到后来归于刘备,他的才能

才被发现,原本就是铲除曹操而起的家,也就名正言顺地和刘备一起用同一目标

打天下。

黄忠,一般出场都用“老将黄忠”一词形容,毕竟他在六十多岁仍能解众多敌

人。

这就是我在暑假中对《三国演义》的一个新的认识。《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对词中的英雄一词发生了疑问,书中讲到的人物骁勇善战,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书中写到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关羽、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有人说,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难见的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这一点。然而,我认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孔明却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

还有人说,关羽是真正的英雄。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我倒觉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偏偏姓刘的能当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变的名正言顺;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当然喽,他太多疑,以至于刚愎自用。但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和2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自古英雄,有胆略还需有情义。曹操在这一点上更值得称道,当初刘备在曹营,曹操已知刘备野心,若诛之,也无后来蜀魏之争,可是曹操并未加害于他,直至刘备逃走;曹操安抚关羽,对其厚待有加,与刘备之对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后来关羽念旧日情分,放其一条生路。曹操不失为一条有情有义的汉子,虽说后来他也做了不少错事,但那是形势所迫,非彼亡便我死,何有顾他人之理?既有乱世争雄,便不免牺牲,历史上的事纠缠不清,也不可以怪罪于一人之上。至于后来曹操见到关羽头颅吓出病来,则更可以证明其非冷血之人,若是真冷酷无人性,区区一个关羽,又能奈其如何?

那再看他人:孙权不过仰仗父兄基业,建功甚少;周瑜虽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关羽,太骄傲;张飞,勇有余而谋不足;吕布,一见利忘义之徒也……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