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都 > 议论文 >

议论文两篇 残缺也是一种美

议论文两篇 残缺也是一种美

残缺也是一种美

在我的电脑中始终保存着这样一幅图片:一位英俊、健壮的男孩与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两人在跳《天鹅湖》的舞蹈。表面看这就是一张两位舞者的照片。男的向左倾形成了一个弧度,女的依偎在男的胸前,两只手打开。这只是一张芭蕾舞的照片而已。可当视线向下转移,你会发现一种令人震撼的美。

原来两人都是残疾,一位是右腿截肢,一位是左腿截肢。两人的这个工作都刚好把彼此的缺陷互相掩盖。乍一看以为是两位专业的舞者。只有仔细辨认才会发现那两只空荡荡的裤筒。每当看到这里我的内心总会有一种冲动,是对两位的敬佩?是对两位的怜悯?还是对自己的一种惭愧?

我想他们不需要我的怜悯,因为他们靠努力赢得别人的赏识与尊重;他们也不需要我佩服,因为一个残疾人都能做到,一个正常、健壮的人又何足挂齿。留下的是对自己的惭愧和对另一种美的认识,这种美鞭策我奋进,因为这种美是残缺。

是啊,有多少残缺可以化作美。张海迪的残缺留给我们是一种坚韧,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美;霍金的残缺留给我们的是一种努力追求,永不言败的美;而《千手观音》留给我们的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莫大享受和阐述生命真谛的美。

当我们遇到生活中的不顺时,我们就把它当作一种残缺,相信自己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美。只要我们努力克服,迎难而上,最终会得到成功,得到你想要的美好。考试差一分没及格,你可能会捶胸顿足、气愤不已。但这一分的残缺会促使你继续努力,为了这一分你可能会不辞辛劳的学习,不懈努力后,你会得到比这一分多的多的东西。这便是“残缺效应”。当我们面对残缺,并想方设法去弥补残缺时,美丽便会被创造。

残缺能使我们奋进;残缺能使我们坚持;残缺能给我们带来美丽背后生命的真谛。残缺能不美吗?

残缺也是一种美

都说“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只要你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体会,就会了解,其实残缺也是一种美。

你知道断臂维纳斯为什么能吸引海内外众多学者的目光,在历经千年沧桑之后依然有那么多人为之倾倒吗?因为她是残缺的。从她那丰腴饱满的躯体,人们感叹于这巧夺天工的杰作;而因她那缺失的双臂,人们浮想出多少曼妙的姿态。正是她的残缺给人以广袤的想象空间,正是她的残缺造就了她的永恒。她的残缺是一种令人叹息的美。

你知道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的游者,在百年坎坷之后仍在这废墟前驻足凝视吗?因为它是残缺的。从它那所剩无几的断壁残垣,人们能想象出曾经的它是怎样的辉煌;而那些焦黑的石柱,又在千万炎黄子孙眼中燃起了怎样壮烈的屈辱火焰。面对它,人们不会忘记曾经的摧残;面对它,中华儿女也不会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正是它的残缺提醒了人们那不能忘怀的血债,正是它的残缺使它如此经久不衰。它的残缺是一种悲壮的美。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面对红颜老去的残缺,李煜看到了亡国的忧思;“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面对故国落寞的残缺,刘禹锡看到了家园不再凄楚;“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面对枝头花落的残缺,李清照看到了心力交瘁的无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面对沉舟病树的残缺,刘禹锡还看到了欣欣向荣的喜悦。

那么,面对生命中的残缺,你看到了什么呢?是悲观地摇头叹气,黯然神伤?抑或是一鼓作气,探寻残缺中所蕴含的美呢?

还是那句话,“人无完人”。即便你拼了命地努力,也难换来十全十美的人生。既然如此,何不擦亮双眼,去探寻生命中的残缺之美呢?学会去欣赏别人身上残缺的美,学会去接受自己身上残缺的美吧。用那双会欣赏残缺之美的眼睛来观察世界,用那能接受残缺之美的臂膀来拥抱世界,你会发现,并不只有十全十美的人生才会迸出绚烂的火花。

相信我吧,其实,残缺也是一种美!

展开更多